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

試用 WordPress

試用 WordPress

https://lifelovebook.wordpress.com/

多Setting,但相對自由度又大咗。



近日同時在寫另一個Blog,同自己中短期計畫有關。
但諗住實行時先公開。

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

《李天命的思考藝術》

團年飯夜,小妹突然問我係唔係有李天命的書(雖然又一次分不清李天命及楊天命),初二晚開年飯借給她。

第一本李生的書係《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》。中學同學間幾個相熟同學都手執一本,於閒時討論一下書中例子,亦不少得用書中方法在辯論中反擊他人(或取笑他人)。

第二本應該係《李天命的思考藝術》。從書中,學到最多的不是論辯方法,反而係對大學教育及人生的看法。可惜未能上李生的課(當年撞PE及實驗課,不可走堂),但從書中見到李生的幽默、自信。



由於要借書俾小妹,所以先執出來,揭一揭。關於對大學的印象,我看到呢一段——
中大一直有點名制度,你那時經常缺課,怎能過關?
  全賴師長輩寬容,不拘小節。譬如修“中國通史”,那是文學院必修科,我到臨近學期終結才去上課,孫國棟先生抽樣點名點到我,我說:“到!”全班哄堂大笑起來。我摸不著頭腦,不知發生了什麽事。後來才知道,原來孫先生每次點名都會抽到我,但每次都無人應,接著他總會停一下,左右望望,今次竟然例外,竟然有人說“到”,同學們就覺得好笑。我缺課這麽多,孫先生卻是大人有大量,讓我考試及格。
  其實我能去考試,還得感謝教務長王佶先生。學期結束時他把我叫去,要替我算一下各科缺席的賬。一算之下,缺課缺了100節左右,依校規不准考試。我結結巴巴,心裏正盤算著要吹什麽牛,他卻開口說:“下次不可以這樣了!”直到如今,我每想起王先生就深感懷念。
 
你讀大學時的師長輩與今天大學裏的講師、教授比較起來,其作風或風範有沒有什麽不同之處呢?
  今天大學裏的教師之中,以下三類人爲數不少:一類像小商人,一類像公務員,一類像身體孱弱的退休紀律部隊隊員,難見有風流人物。我以前遇到的師長輩多溫潤儒雅的長者。唐端正先生是我的第一位哲學老師,真誠親切,到現在我見到他仍能感受到他的赤子之心。唐君毅老師和牟宗三老師更是當代大儒,宏博精深,海量汪涵。記得我修讀牟老師的“宋明儒學”時,還是一貫作風,經常缺課,臨考試的前一天就打電話問他是不是“真的要考試”。他說:“當然真的!怎會是開玩笑的呢?”我問可不可以改期,他說:“當然不改!”到下學期開課,我缺席如故,同學走來告訴我,說牟老師在課堂上大罵:“李天命這個東方阿飛,平時不來上課,考試前一天就打電話問我是不是真的要考試,還要我改期,天下間哪有這樣的事!”不過罵歸罵,牟老師對我始終循循善誘,悉心教導。他一早已看出我的思想路向和人生態度都與他迥然大異,甚至天南地北,背道而馳,但還是容得下我,兼且用心栽培,這份胸襟人格,實非常人能及,每一想起就使我感動不已。
所以一直作我心中,大學先生就應該好似如上文的儒者一樣,但現實上就係官僚、老師為評審而忙,其實的確令我感到失望。

讀到當中有兩段,自己要拿來重新閱讀,重新問自己做學術的原因。
我看學術機構裡有許多人太可憐了,本已高薪優職。卻還要為了職級問題營營役役。升級所加幾何?為了這個價錢而栖栖然忙於鑽拍,惶惶然不可終日,人的尊嚴只值這個錢?更可憐的是,有些人甚至還不是為了那一點錢,而是為了心底深處一個自卑感的「結」。原本他們的自信心缺乏了支撐點。既沒學問可憑,也沒有其他才華可恃,於是唯有追逐職級,以壯膽色.職級往往只能反映鑽拍功夫,不能反映真才實學。但有些人一旦求到了較高的職級,就以為自己有學問起來了。你能不慚愧嗎!許多讀書人原初做學生時心存大志,到後來卻忘了本,忘了初衷,忘了起初的志氣,反而走到自己做學生時最瞧不起的那條鑽營的路上去了。讀聖賢書,所學何事?高薪優職,不好好去想想如何把份內工作做好,以回饋社會的供養,卻整天忙於營求之事。午夜夢迴,捫心自問,能不慚愧?能不汗流浹背?別人以職級來衡量你,是別人沒出息,你自己豈能以職級來衡量自己?有自信有傲骨的人豈肯如此自己看扁自己?講話一針見血容易得罪人,但我從來不在乎。不在乎就能揮酒自如,海闊天空。世界這麼大,有那麼多美好的事值得追求,何必定要自限於向上爬的窄路,患得患失,還要沿途委屈自己呢?
李生當然可以不在乎,但小薯如我輩,又可以如何。
遇到過分反省的學生,我就會勸他們思考時要乾淨俐落,不要胡思亂想,反反覆覆,作繭自縛。善於思考的人絕不是整天翻來覆去不能放下的人。過分反省恐怕是自戀狂或至少是太過自我中心的表現,就是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太重:太細心注視自己的感覺,注視自己的表現,注視別人怎麼看自己。這種人特別喜歡表露自己的痛苦。他們也許真的特別痛苦,因為他們整天注視自己的痛苦。他們管這個叫「深度」,那其實是心理病。
要學習、練習放下。

習慣


原來,影 Mini Cooper 都係習慣.....

祝大家新年進步!

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

Vagabonding: An Uncommon Guide to the Art of Long-Term World Travel by Rolf Potts

Vagabonding: An Uncommon Guide to the Art of Long-Term World Travel
by Rolf Potts
Vagabond,中文解「流浪漢、浪子、流氓」。書面副題都提到,書中提及係一個長時間(四個月到兩年)的旅行。一般人心中,就係那些不務正業、「廢青」嚮往的生活。

呢本書,其實唔係好推介。原因係內容上好似東拼西湊,將好多不同的資源放到書中。不推介本書,但我推介亦嚮往書中的做法,亦打算去實踐。Vagabond 的理念不只在於旅行、觀光,而係一種生活態度。一提到放下工作、家人,離開自己居住的地方,就會俾人覺得係大逆不道。

許多人都會覺得旅行要用好多錢。無錯,你必須支持到自己的生活。但另一方面,生活係唔係真係需要咁多外物?簡約(Simplicity)係其中一樣Vagabonding 要做到的事。不論人、事、物,根本不需要擁有太多,足夠就可以;而足夠與否,在於自己是否知足;心靈滿足大於物欲的滿足,從未知的世界,認識自己。

正正大多數人都將「旅行」等同「消費」,一般人唔會去一個長時間旅行,更會覺得係一個奢侈的行為,會因嫉妒(或自認為善意)去打擊長時間旅行者的念頭。

自己一直都想放眼世界,但直到遇上你,我一度打消呢個念頭。我知道你喜歡安穩,又有家庭的包袱,所以一直都承諾唔會出國,因為你比我的夢想更重要。

你離開,出國的念頭再次湧上心頭。但今次唔係為自己的工作、事業,而係去反思下生活的意義。Vagabonding 與旅遊不同之處,在於旅程中重新審視自己。

要有呢個打算,第一件事係唔可以咁易俾人左右。之前一直為你打算,也許,我應該開始計劃去尋找失落了的自己。


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

江山易改

有一個好出名嘅心理學實驗叫「棉花糖實驗」(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*)

實驗過程係放一粒棉花糖响受測試嘅對象(3至5歲小朋友)面前,如果小朋友响實驗者離開嘅十五分鐘(或更長時間)偷食,會有多一粒。實驗者跟進呢班小朋友,發現「延遲滿足」嘅小朋友自制力強,大個後嘅考試成績、教育程度、健康等多方面都比較好(但不代表個人成就較好)。

我相信自己都係唔會偷食嘅一類人,由細細個就有呢種性格,真係想改都改唔到。現實中見到其他人「即時滿足」,自己就戇居居咁等,實驗者係唔係真係會返嚟,唔知係唔係真係會多一粒糖,其實有時都幾矛盾,好唔好「袋住先」。

題外話,曾經分別同不只一個好友提起,我要做一個浪子!!!(可見我受幾大打擊....)
但大家都不約而同咁回覆我,「你慳啲喇!」,真係 hurt..... 嗚.....

*按:同Stanford psychology experiment 一樣咁出名。咦,又係Stanford 嘅?